一场关于足球的梦
今天像是做了一场梦。
我时常会问自己,足球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?
小学的时候,我就爱上了这种追着球跑的运动。为了踢球,我被告过状、罚过站、挨着饿看别人吃午饭。
比起奔跑在绿茵场上的快乐,这些能算点啥呢?
踢球的时候,我们班男生会分为两波人。我永远是领着其中一波的。
有时候我的队员会加入对手那边,美其名曰这次租借加盟。
对手那波领头的也永远是我的本家,这大概就是小时候的对头。
这时候我就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性格有问题,为什么他们会离开我呢?
但我依然会很执拗地站到场上——哪怕我这边人少,我也从不觉得这没法踢。
可是,那个时候但凡读书有点希望的孩子,哪个家长会送他去练球呢?我也从来都只能在班里短暂地领导半数,有时还是少半的男生。
直到高三,我都从未获得过受专业足球训练的机会。
当我看到同龄人能大脚开出好远、能一停一卸轻巧转身、能原地起脚大力抽射、能让球像精灵一样上下翻飞,我心中的羡慕简直难以言说。
高三这年,有同学从社会上找来了带青训的朋友带我们学校校队。说是校队,其实也大多是三脚猫。
尽管那年我高三,我依然无比珍惜每一次短暂的训练时光,一点一点从基本功开始练起。
但那也终究是高三,总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性的。
终于,我在大学遇到了教我从传球开始慢慢练起的学长,能够每周踢三次球,能够在比赛中找到要求的快乐。
得亏我身体条件还算不错,对里面也缺人,我得以从大一的第一场比赛就一直打首发而从未被换下。受限于整体实力,总是输多赢少,我也已十分感激那段时光了。
后来我去德国读书,在德国校园的球场上,真正见识到了“世界的参差”。
为什么他们的盘带能那么娴熟?为什么他们的传跑如此写意?为什么他们的技巧、柔韧性、速度都高出我几筹?他们只是最普通的德国大学生而已。
我努力地练习,拼命地提高跑动能力和体能,但这基本功仿佛是道无法逾越的天堑。
工作之后,起初踢球的机会寥寥无几。我觉得我总还是要努努力找些机会。于是我知道了公司同事的组织,也加入了社会上的球队。
在三十岁、四十岁甚至五十岁依然保持踢球的习惯和热情的人,很多都是小时候受过训练的。
与他们比,我的基本功简直糟透了。
我唯一能做的,是尽量不失误,是尽我所能地奔跑和拼搏。
我依然很自卑。
我渴望在这项我无比热爱的运动上,表现得好一点,能得到大家的认可。但更多时候,我默默无闻,跑到了位置却停不住球,浪费队友的机会,于是后来就拿不到球了。
所以为什么说今天像是做了一场梦呢?
今天是上海地产人一年一度的弄堂口杯足球赛。毕业之后,我第一次有机会代表我所在的组织站到球场上奋战。
我们是支临时拼凑的队伍,人员不整,也都是非专业出身的普通同事。
而其他的队伍呢,前国脚张成林和他的弟弟张成祥赫然在列,他们甚至都还是现役。除此之外,也还有很多职业球员/前职业球员/梯队青训球员参赛。
可以说,我们能赢才是怪事。
但我觉得,只要站在场上了,就是赢家。
事实也是如此,两场比赛我们败得很惨。
但是我们也有进球,有互相鼓励,没有埋怨,努力拼到最后一刻,拼到双腿抽筋。
比赛结束后,队友说我是MVP。
我开心极了。
对位的对手也跟我握了握手,这是一种尊重。
当然,今天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和范志毅同场竞技。
尽管只有短短十来分钟,尽管只是场表演赛,尽管我们也只是拼凑起来的队伍。
但,那是范志毅呀!
他于足球,已经是一种符号、一种精神象征了。
我还留下了和他比赛中的照片,也算是完满了。
这大概就是我今天如此激动的原因。那个因为技术不好总是自卑的我,通过勤勉的奔跑和拼搏,得到了队友的认可、对手的尊重,和旗帜一般的人物一起踢球的机会。
这怎么能不叫人激动万分、喜极而泣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