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“爱“!
时光步入2022年,中国的结婚率持续下降,而离婚率屡创新高。消费主义和成功注意一如过往二十年那样愈演愈烈,裹挟着人们不由自主地向“钱”看、幻想着出人头地。资本如紧追着风口,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节,画着一张又一张的饼,讲着一个又一个叫人直剁手的爱情故事。
社交媒体的兴起,让普通人有了尽情发泄过剩的精力的地方。海王、海后成为了新的物种。有人唾弃他们,却转身给三个备胎发去了约会邀请。有人羡慕他们,打开手机却从未有人回应他的热情。有人不置可否,只想着独善其身,却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新物种。
“物欲横流,人心不古!”面对由经济腾飞、信息革命而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,有识之士常挞胸悲叹,却又无可奈何。
更多人则是在一条条匪夷所思的新闻(或是营销号渲染的故事)的鞭挞下,发出诘问:爱真的会消失吗?
问题的答案有二:“会”与“不会”。先来看“会”的视角。
“爱会消失”的观点往往会伴随着“票子才是永恒”的论调。在这样的类比下,爱和金钱一样,是一种用来承载某种价值且可进行交换活动的介质。正因如此,爱可以被交易、会流逝、会在遇到变故时消失。爱沦为了和金钱一样的存在。无怪乎电视剧中常有“给你五百万,离开我儿子”的论调,在这样的角色眼里,爱情与金钱是等价物。
亦或者,爱也可以被类比为其他的东西,比如对于在红颜蓝间游走感到乐此不疲的“海族”来说,爱是和被追捧的满足感一样的承载着被认可的价值的介质,他们需要不断找到新的猎物,才能让自己空虚的内心保持填满。
那么,有没有另一种视角呢?
有,而且它构成了“爱不会消失”的前提假设。
这里想先问一个问题: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、不会消失的?
答案可能有,钻石、金子,或是什么其他难以被改变的物质。这些答案也没错,但这里想引用的答案来自于物理学的概念:一切事物都在运动。我们总是在运动的,每时每刻每个细胞都在运动。具象化一些,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些运动,或是在看书、或是在走路、或是在会议上大吵大闹、或是和自己的下属谈心。这些运动往往被称为行为,这些行为长期做下去就会成为习惯。
因此,爱不会消失的前提假设就是“爱是一种行为,爱是一种习惯”。
你可能会问,那究竟什么是“作为行为的爱”呢?
想象一下,也许你曾想过要每天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做早餐,陪伴你们的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,给他们优渥的生活环境,一起出去度假,品味人生的美好。但你在新婚燕尔后,工作日渐繁忙,你不再有时间早起做饭,反倒是夜夜晚归,酒气熏天,把脏衣服往脏衣篓一扔,任你的妻子任劳任怨地收拾,也渐渐疏于对孩子的陪伴。渐渐地,你发现你的妻子不再用热烈的眼神看你,你的孩子对你感到陌生而疏离。在这样的感受下,你也觉得你和妻子的关系变淡了,和孩子的血缘连接疏远了。
也许你还很怀念当年恋爱时的美好,你会想问如何找回消逝的爱呢?
试试把“爱”变成一个动词!去调整你的时间,留出一些时间来做那些你原本想象着“爱她时会做的事情”!
当做这些事情成为了一种习惯,爱就永远不会消失。而关键在于,要立刻马上去做,持续地做!
总结以上两种视角,当爱被视为一种承载某种价值的介质时,它就会像一切物质一般消失;而当爱被视作一种行为、一种习惯时,它就会如恒星一般闪耀。
这也难怪“爱真的会消失吗”这个问题的两个答案各有拥趸,谁都辩不倒谁。两者的视角都不一样,说话的语境都不一样,怎可能得出一样的结论来呢?
愿天下有情人都能理解“爱”作为动词的含义,把它变成一种习惯,让爱用不消逝。